弯道超越奇迹背后的三门峡速度——河南省三门峡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纪实中国绿色时报10月25日报道(记者:吴兆喆通讯员:张建友刘玉明)这里曾是夏商王朝统治的中心区域,历史厚重,经济繁荣;这里有万里黄河第一坝三门峡大坝,资源丰富,景色旖旎;这里总会迎来西伯利亚的朋友白天鹅,生态文明,自然和谐;华夏的古老文明、祖国的今朝奇迹、南疆的湖光山色、北国的秀丽冰川,在三门峡市得到了巧妙的浓缩和展现。三门峡市自2008年确立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以来,倾全市之力、集全民之智,在全球化绿色发展的当今走出了一条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良性互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科学发展之路,创造了黄河流域弯道超越、绿色崛起的奇迹。目前,三门峡市城市森林覆盖率达50.72%,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3.7%,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2.6平方米,初步形成了道路林荫化、河道林网化、乡村林果化、城市森林化的城乡绿化格局。
勾勒宏伟蓝图打造宜居城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把森林建在城市、把绿色留在身边已经成为城市生态建设的现实需要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诉求。顺应这一趋势和需求,三门峡市在近年来的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中,积极推行身边增绿、森林进城行动,着力打造满目青翠、绿树成荫的生态宜居城市。
森林城市是幸福生态环境的坚实基础,是幸福精神家园的重要条件。三门峡市委书记杨树平说,要以创森工作为载体,研究探索林业生态建设与农村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通过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增加农民收入,推动林业强市建设,带动全市林业生态建设再上新台阶。为了使创森活动落到实处,使生态宜居理念成为全社会共识,三门峡市一经确立创森目标,就成立了以市委书记、市长挂帅,各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指挥部,并科学整合农村造林绿化和城市园林绿化的管理职能,撤销原有的市园林局、市林业局,组建了三门峡市林业和园林局,形成了城乡绿化一体化的管理体制。
市委、市政府的高位推动为三门峡市创森活动注入了强心剂,全市各部门鼓干劲、出实招、动真格,在制定创森实施方案的基础上,各创建责任单位与市政府签订创建目标责任书,将年度目标任务纳入市委、市政府责任目标管理体系,全市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以开展创建活动为平台,培育绿色细胞式的城市景观建设。三门峡市严格落实绿色图章制度,见缝播绿,依势造景,不仅规范改造和新建单位、居住区的建设审批程序,对工程建设和配套绿化进行跟踪监管,严格控制绿地指标,确保绿化达标,还对旧城区单位庭院、居住区因地制宜进行改造,广泛开展拆墙透绿和多种形式的立体绿化。
目前,市区园林单位达72家,占单位庭院总数的63.2%;园林小区25个,占居住区总数的64.1%;市区90%以上的沿街单位实施了拆墙透绿;城区立体绿化面积达27万平方米,市农业局、市林业和园林局等单位还建成了高标准的楼顶花园。以林木植被为主体,建设城市公园绿地。三门峡市坚持新建、改造提升齐头并进,依据规划建设绿地、塑造精品的原则,大力实施公园、游园、广场等公园绿地建设。相继开工建设了涧河公园、涧河游园、上阳苑景区等公园绿地,总面积130公顷;建成了银桥沟游园、虢国苑等一批街头游园绿地,满足了居民出行500米就能进入公园绿地的需求。
先后对陕州公园、人民公园、虢国公园、中日友好园、六峰游园等进行绿化建设和改造,增植乡土乔木树种,调整优化植物配置,景观质量显著提高,乡土树种占城市绿化树种比率达到86.7%。以乔灌结合为模式,搞好道路绿化美化。
三门峡市坚持以乡土树种为主,景观效果和生态效益并重的原则,积极开展城区道路绿化美化建设。重点对陕州大道、崤山路、六峰路、甘棠路等新建或改造的10多条市区主次干道进行了绿化升级,采取补大苗增绿荫、栽常绿树增绿量、改草坪分车绿带为灌木分车绿带、变单一树种为多树种的措施,形成乔灌草搭配合理的多层次复合绿地。市区道路绿化普及率达98%,绿化达标率达85%,基本形成了多树种、多层次、多色彩的城市林荫路系统。以南山北岭为重点,构筑城市生态屏障。
三门峡市严格按照林业生态建设规划和森林城市建设规划,依托独特的地形地貌,以南山北岭、三河(青龙涧河、苍龙涧河及黄河)两岸、沿黄滩涂,以及境内通道及其两侧可视范围的荒山荒坡为重点,在城市周边和功能分区之间,大力开展以环城防护林、城郊森林、通道绿化等为主要内容的大环境绿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城市规划区防护林面积达2230多公顷,有效地缓解了城市热岛效应,维护了城市生态安全。绿化触角延伸构筑防护体系白天鹅洁白美丽,黄河水碧波荡漾,黄土塬深沉厚重,三门峡呈现给世界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优美画卷。为了更好地保护远道而来的贵客,三门峡市依托黄河湿地资源,高标准规划建设了占地面积约590公顷的天鹅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
目前,投资1.5亿元的一期工程已建设完工,二期工程正在快速推进。以白天鹅资源为特色,以虢山岛为中心,以黄河、青龙湖、苍龙湖为主体,集生态、旅游、休闲、观光、科普为一体的自然山水景区已经脱颖而出。面对湖光山色、林木葱茏的天鹅湖湿地公园,三门峡市林业和园林局相关负责人喜于言表。
2011年,这里被国家旅游局授予4A级旅游景区称号。如果说白天鹅和天鹅湖湿地公园是三门峡市的城市名片,那么和谐富饶的生态农村更是名副其实的宜居福地。近年来,三门峡市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在全市开展林业生态县、乡(镇)、村三级联创活动。
市绿化委员会先后下达了生态乡(镇)、村活动的实施通知和意见,突出了以人为本,共建绿色家园为主题。全市以培育和保护森林资源为重点,大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改善生态环境,推进农村全面进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3年来,全市6个县(市、区)已全部被省政府命名为林业生态县,并建成林业生态乡55个,林业生态村960个,完成村镇造林绿化面积达8.31万亩。
推出城市名片和走进宜居福地的必经之路其实也是三门峡市的绿色之路、和谐之路,发展河渠林网、道路林网,做到水网、路网、林网三网合一,是城市森林建设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在河渠、道路绿化建设中,三门峡市按照国家、省对通道绿化生态防护林建设的要求,依据生态廊道网络规划,大力推进道路、河渠生态防护林建设。特别是2008年以来,三门峡实施了以连霍高速公路、郑西高速铁路、陇海铁路、209国道、310国道等重要通道绿化和以黄河、洛河、青龙涧河、弘农涧河、苍龙涧河等水系为主的生态廊道网络建设工程,新增造林绿化面积24.44万亩,使道路、河流绿化率均达到92%。绿化的强劲势头不仅为三门峡带来了宜居的幸福,也提高了全市人民植绿、爱绿、护绿的生态意识。
据了解,三门峡市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全民义务植树运动,十一五期间,全市共参加义务植树人数近640万人次,建立义务植树基地350余个,栽植树木4000余万株,义务植树尽责率达95%,成活率和保存率均达到90%以上。以黄河湿地为依托,打造城市名片;以河渠、道路绿化为基础,编织城乡绿网;以三级联创为手段,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三门峡市创森以来,生态建设步伐明显加快,造林绿化质量不断提高,覆盖城乡的生态防护体系基本形成。打造特色工程实现兴林富民三门峡市以创新森林城市为契机和发展平台,充分发挥地域优势,打造特色林业,加快发展和壮大林业产业,基本形成了以经济林基地-林果加工、速生林基地-木材加工、种苗花卉、食用菌生产、林药林草生产、森林生态旅游-生态文化等多种经营为一体的林业产业发展新格局,2010年全市林业总产值达到55亿元。据了解,三门峡把经济林基地、速生丰产林基地、花木基地、生物质能源林基地建设作为森林城市建设和引导农民致富的重要产业来抓,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林业产业化发展的意见》,明确了任务和工作重点,科学规划,精心实施,有力地推动各类基地建设。
目前全市已建成主要以苹果、核桃、大枣、板栗、花椒等为主的经济林面积约220万亩,年产果品量约120万吨;主要以杨树、刺槐、泡桐等速生树种面积约50万亩;建成以黄连木、文冠果为主的生物质能源林基地约50万亩;建成主要以蝴蝶兰、大花蕙兰等高档品种为主的种苗花卉基地3.5万亩;发展中药材种植基地约40万亩,年产食用菌约1亿袋。全市第二产业人造板加工能力约40万方;果汁年加工产量约40万吨。森林旅游约300万人次。
林业产业基地不断壮大,为提升城市质量和产业发展注入了新鲜活力。三门峡市采取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部门服务工作机制,示范带动、强力推进,重点发展以苹果、核桃、大枣为主的林果业,全市范围内基本形成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核桃产业化经营体系,成为群众脱贫致富、增加收入新的增长点。由民营企业投资建成的占地1.5万亩的二仙坡绿色果业基地成为一大亮点。主导产品红富士苹果于2005年获得国家级绿色食品证书,2006年首批通过了国家、国际双重GAP认证,取得了对英国、法国、德国、瑞典等61个国家的出口权,成为河南一号品牌,2009年荣获国家金奖,被认证为中华名果。
兴林富民永远是林业建设的核心内容。三门峡市林业和园林局相关负责人说,尤其是林改开展以来,激发了全市群众的造林热情,把山当田耕,把树当菜种已经成为农村的普遍现象了。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三门峡市大力推行大户承包造林、公司造林、股份制造林,拓宽了造林投资渠道。
献民林业开发有限公司投资1000余万元在陕县、卢氏县承包宜林荒山40万余亩,现已种植生物质能源林25万余亩。截至目前,三门峡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确权总面积853.93万亩,占集体林地总面积893.08万亩的95.6%,登记(办证)14万余份811.2万亩,登记(办证)率95%,实现了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有力地推进了全市林业生态建设和森林城市建设,加快了林业产业发展,带动了生态旅游业蓬勃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维护了林区社会和谐稳定,林业发展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创森和林改是相辅相成的,林改为农民找到一条脱贫致富的新路,富裕的农民将精力投入植树造林,又为宜居城市奠定了坚实基础。建设生态文化弘扬和谐价值生态文化是国家森林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更是生态文明、社会繁荣的重要标志。
三门峡市将建设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纳入到现代林业建设之中,在大力发展林业生态和林业产业的同时,多方面、多角度在全社会广泛开展生态宣传教育活动,普及生态知识,弘扬生态道德,使全社会形成绿色文明、低碳生活的良好风气。为切实加强林业生态文化基础建设,三门峡市高度重视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生态文化公园和教育基地等森林文化设施的建设。目前,已设立黄河湿地和小秦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处。
其中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命名为全国野生动物保护科普教育基地。全市拥有亚武山、甘山、玉皇山、燕子山4处国家森林公园和省市级森林公园7处,建成天鹅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以及生态文化教育基地5处。并依托庙底沟古文化遗址的人文优势,于2011年投资2亿元建设了占地141.6公顷的城市文化公园,使古文化遗址在得到有效保护的同时,成为宣扬生态文化的又一重要基地。
此外,三门峡市对生态文化体系建设进行全面规划,注重利用自身优势,发展特色旅游业,并按创森规划要求逐步实施。卢氏县以豫西大峡谷为重点,充分利用丰富森林资源,不断扩大森林旅游产业;灵宝市以亚武山国家森林公园、鼎湖湾湿地自然保护区等为重点,进一步完善生态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陕县以发展扩大甘山国家森林公园红叶节为主,进而带动过村桃花节、店子乡连翘节等活动,不断丰富生态文化建设内容,突出生态文化建设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渑池县着力推进韶山旅游风景区建设步伐,为人民提供一个适宜的休闲娱乐场所;义马市生态文化体系建设的重点是利用有限的林业用地,扩建现有的生态公园、鸿庆公园等,并注重发展营造公园文化氛围;市直和湖滨区重点在抓好黄河游览区、虢国墓地、三门峡大坝等重点景区的生态建设的同时,探索实施了一些能体现景点文化建设特色的造林绿化模式。
景观养眼,文字沁心。通过文学、影视、戏剧、书画、美术、音乐等多种文化形式,大力宣传林业在加强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弘扬生态文明、促进经济发展,是三门峡市建设生态文明的又一特色和亮点。特别是《绿染崤涵》电视专题片,《绿满崤函前进中的三门峡林业》、《春绿三门峡》两部大型画册,和《让森林回家》MTV的成功制作,让三门峡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步伐越来越快、越来越好。
如今,围绕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主题,三门峡先后举办国际森林年暨三门峡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义务植树和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万人徒步行等系列活动,教育引导广大市民牢固树立创建主体意识、建绿、爱绿、护绿意识,激发了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成为全市上下的共识和全体市民的自觉行动。记者了解到,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活动在三门峡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创森知晓率和支持率分别达到96%和91%以上。
发展绿色经济、积累生态资本、推动和谐发展,今天的三门峡呈现出蓬勃生机,焕发出巨大活力,实现了保护与发展和谐共生,真正成为富民强市、青山绿水、黄河古韵、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
本文来源:金年会jinnianhui-www.willawen.com